
2006年6月9日,陕西日报第八版头条刊登了“报考西安交大城市学院是明智的选择――一位交大城市学院学生家长的心声”一文,全文如下:
新葡的京集团35222vjp是教育部2004年5月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。城市学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优良的办学传统、雄厚的师资力量、规范而严格的教学管理优势,采用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独立办学。西安交通大学对城市学院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负责,任课教师和管理干部主要从西安交通大学选聘,确保教学质量,保证办学方向。西安交大城市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、高效的运转机制、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、优良的教学质量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家长、学生的充分肯定。下面是一位学生家长今年春天给院长席酉民教授的来信择录:
我是城市学院05级的一个学生家长。从孩子放寒假回来一次次言谈中,使我们对交大城市学院有了更多的认识。不久,我们收到了贵校寄来的孩子的成绩单,接着又有班主任老师主动打电话过来,跟我们一起交流孩子的学习、生活情况,提了好些非常内行且极为有效的建议,辞恳情切,语重心长;特别是看到了席酉民院长签名的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,真让我们大受感动。那封信,我们跟孩子一起读了多遍,每读一次,都会被信中那字里行间所透出的真诚与关切所打动,都会被信中饱含的城市学院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打动,都会被那娓娓道出的话语之后潜藏的浓浓爱意所包围。说实话,那些天是我们全家最快乐的日子。
去年6~7月,恐怕是我们全家最难过的两个月了。孩子考完试,初估成绩在560分左右,跟他平时的学习考试成绩差不多,当时大家都很高兴,也很满足。但谁也没有想到,成绩一出来竟是503分,孩子傻了眼,我们也目瞪口呆,好几天全家笼罩在恶劣情绪的乌云之中。眼见孩子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言不发,我们食不甘味、夜不能寐。后来的几十天里全家人被一个问题压得抬不起头来。怎么办?是复读,还是上那个“三本”?这可是我们所不屑的,我们的底线是二本呀!复读吧,我们深知现在孩子的高中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,实在不忍心让孩子搭上一年的青春年华再遭二次炼狱。但确实又不甘心上一个“三本”。百般无奈之下,我们商定报一个陕西最高学府办的三本,成了上,不成则复读。在接下来等待的日子里,我们甚至盼望录取不了,那时就会沉下心来服从命运的安排,从而去考虑复读的事。但还是在犹豫不决中等来了咱们学院的通知书。9月份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,犹豫中报了名。而孩子报到上学后的几个月里,我们不断地打开咱们城市学院的网站了解信息,但仍然满腹疑惑,焦虑万分。不知道如此一搏的后果是什么?用我们的血汗再加上孩子的生命岁月去做“赌注”是否值得?
孩子放假回来谈及最多的还是在校上课、学习、规章制度、课外活动、班主任老师等等。给我们的印象是:学校抓得很紧,要求很严,教学活动井井有条;确实是交大的老师在上课和从事各项管理工作,是搞教育的行家在搞教育,有些安排很有新意。如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,在新生第一学期放假就安排搞社会调查,这在我所了解的高校中还是第一家;从大一开始就实行班导师制,对学生学业学习、发展方向、职业生涯等进行分工指导;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讨活动,针对三本学生特点因材施教、分层次教学,等等。体现了贵校紧扣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,从早着手,从长远着眼,为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。听到看到这些,我们有理由为之兴奋。衷心祝愿城市学院早日建成“国内一流,国际知名”的高等学府!
面对学生、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所给予的赞誉,城市学院的领导和教职员工把此当作是对自己的极大鼓励和鞭策。他们在办城市学院这个体制相对灵活、有较大创新空间的大学时,有一个很重要的抱负,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、有社会责任感、了解社会现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从建校开始就在教学计划的安排、学生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,努力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应用能力。正如席酉民院长所说: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,特别是在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今天,大学的知识学习仅仅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。对于人生事业发展来讲,更重要的是要有做人的标准、有积极向上的意识和态度、有基本的学习能力。办出一个使学生全面发展、终生受益的大学,是西安交大城市学院人的愿望,西安交大城市学院人将会不断的努力尝试和发奋工作,一定不辱使命!
2006年,新葡的京集团35222vjp设有信息类、经管类以及英语等19个专业,计划招生1420人。欢迎有志成才的考生关注西安交大城市学院,并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了解她,然后作出自己明智的报考选择。